盘点上百家合成生物赛道企业辑录(三)_生物护肤_火狐体育电竞官网网站入口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生物护肤
盘点上百家合成生物赛道企业辑录(三)

2024-03-22 生物护肤

  作为“改变人类未来的关键技术之一”,从政策端到技术端再到产业端,各国政府、科研院校和生物制造企业均在积极发力合成生物学。在此背景下,资本作为“聪明的钱”也开始涌入赛道,合成生物产业化正在加速落地。

  合成生物学是生物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交叉合的产物,被称为继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和基因组测序后的“第三次生命科学革命”。

  从产业链上中下游,国内的合成生物学公司大概能划分为:工具层、平台层和产品层。

  中游是平台层,侧重菌株的构建,通过大量的实验形成数据积累,进而打造一个高通量、自动化的技术平台。

  下游产品层,就是把产品成功推广到可以商业化应用的过程,目前已涉及化工、能源、食品、医美和医疗等多个领域。

  小熊猫生物成立于2020年10月,是全球首家生物计算机公司。该公司总部设在深圳湾,目前在深圳和苏州建有实验室,并设有北美、欧洲分部。作为一家平台型企业,小熊猫生物致力于建立生物实验的“标准语言”,使Biotech“IT化”——像编程计算机一样编程细胞,像搭建乐高一样搭建生命系统,让生物产品开发能像软件开发一样简单高效。生物行业覆盖医药、化工、环境等多种场景,市场达$1.5万亿。

  IT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公司小熊猫生物(深圳寻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英文名“Ailurus Biotechnology”)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至临资本领投,五源资本以及前轮投资方奇绩创坛跟投。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小熊猫生物在Ailurus vec™平台的运营、推出全新平台上线以及产业生态建设。

  小熊猫生物拥有一支年轻开放且兼具学术理想和创业精神的创始团队。创始人兼CEO郭昊天为巴黎大学博士,深耕合成生物学10年,曾于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人工细菌细胞器,目前兼任清华大学钱学森班暨零一学院菁锐导师。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OO江山,本科就读于爱丁堡大学,从事生物工程研究6年,曾带领团队夺得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 (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 iGEM)2018年总冠军。研发团队其他成员均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牛津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院校,且具有深厚交叉学科背景。

  合成生物学的发端即是来自各个学科背景的科学家希望可以把细胞看做一个可编程的“计算机”,从而能够用DNA做为编码语言,去控制生物体的行为。小熊猫生物更进一步,结合计算机理论和生物学工具,建构了一种全新的实验方法论——“超大规模并行实验”。

  基于这一方法论,小熊猫生物正在打造一系列超高通量实验平台,并将其开放给全球的生物工程师和研发科学家,提供可远程操作的“云端实验”解决方案。相比现有的实验室自动化方法,小熊猫生物的平台能以1%的成本提供100万倍的湿实验通量。

  小熊猫生物表示,未来的研发科学家和生物工程师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小熊猫生物的云端实验平台,远程验证他们的奇思妙想。这样的基础架构不仅会为已有的生物相关产业带来极高的效率提升,还将催生很难来想象的全新科研范式和产业生态。

  柯泰亚生物成立于2021年9月。柯泰亚是一家致力于创造纯净、安全、可持续生物基产品的合成生物学公司。企业具有全球视野和资源能力,研发中心位于中国上海市,同时近期将在日本和美国落地研发和业务分部。公司应用前沿的合成生物学技术,通过高端生物制造为营养、个护、医药等市场提供天然、绿色、可持续的创新原料产品,进而帮助当前社会摆脱对石油的依赖,解决包括环境污染、碳排放和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等诸多全球性问题。

  柯泰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柯泰亚生物)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斯道资本和红杉中国投资,老股东源码资本、食芯资本跟投。其中,源码为公司A轮融资领投方。本轮融资将用于管线的研发落地、人才团队扩充以及加速生产设施的建设运营。

  此前,柯泰亚生物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了超亿元A轮融资。本次融资也是柯泰亚生物成立1年时间内完成的第三轮融资。

  柯泰亚生物是全世界内为数不多的兼具研发能力及生产交付能力的合成生物公司。创始人兼CEO赵立山博士曾担任美国合成生物学开拓者Amyris公司研发副总裁和中国区总裁,以赵博士为首的创始团队具有超过40年的海内外合成生物研发和产品研究开发经验。企业成立一年以来,已组建了一支来自Amyris、赢创、梅花生物等国内外合成生物学领军企业的30人团队,初步构建起全球一流的研发平台,自有产品管线也在快速推进中。充分的利用团队的全球化的视野和资源,公司已与多家海外企业深度推进合作;通过嫁接海外先进的研发技术和中国本土生物制造供应链优势,叠加自有先进的合成生物平台研发能力,实现产品“端到端”生产交付。

  对于完成本轮融资,赵立山博士表示:“作为一门新兴、多学科整合的技术,合成生物学有望变革生物研发的方式,大幅度提高生物研发效率,缩短生物研发时间,降低产品研究开发投入。合成生物学的应用能够推动全球从传统石化基向可持续的生物基生产加速转型。目前全球化学商品市场规模达4万亿美元,而生物基产品仅占6%,为未来基于合成生物技术的生物制造发展带来无限可能。而兼具顶尖研发和大规模生产制造能力的公司,能够真正的完成合成生物学颠覆性潜力,并在这场全球生物经济浪潮中创造巨大社会价值。”

  花沐医疗2016年成立于上海,是一家用全世界创新技术治疗颈椎疾病的医疗器械公司,主要研发生产新型自锁定可吸收颈椎融合器产品,公司致力于用真正的中国创新技术与产品造福于广大患者。企业主要基于植入级可降解原材料技术,围绕运动医学、脊柱、神外颌面、医美、眼科五大领域进行布局,并应用于脊柱外科、创伤修复、运动医学、神经外科、颌面外科、眼科、医美、合成生物学等领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可降解生物材料和多种系列再生医学产品。

  可降解医用材料及再生医学公司花沐医疗完成数千万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圳高新投资本领投、山蓝资本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继续推进公司可吸收可降解产品的持续研发和临床试验,及产品商业化推广等。此前,公司曾包括同创伟业、动平衡、华岭资本、鼎心资本、泰煜资本及兖矿文景基金等的投资。

  花沐医疗总经理罗宇星表示:“最近一年在疫情影响下,长期资金市场越发谨慎,但是对创新技术,以及‘卡脖子’行业的投资热情只增不减。”花沐医疗所处的可降解植入器械赛道在国内仍属于空白,市场长期被强生、美敦力、施乐辉等外企占据。公司有多年技术积累,产品线丰富,有望突破进口垄断,被众多投资人所看好。此前,花沐医疗已经获得了来自同创伟业、华岭资本、动平衡资本、鼎心资本、泰煜资本等投资机构的青睐。

  可降解植入器械可在体内降解吸收,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具有生物活性可加速促进骨融合,能够替代传统钛合金、PEEK材料,弥补了传统植入物存在的众多缺陷,慢慢的变成了技术和临床应用的发展趋势。

  花沐医疗作为国内可降解生物材料领先者,已经建立起符合GMP要求的万级净化车间,构建完成国内首家符合ISO13485医用植入级可降解吸收材料和产品的研发、制造测试平台,具备了商业规模化生产能力。未来,花沐医疗将围绕可降解生物材料,在相关领域持续扩大可降解植入器械的应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产品选择。

  未名拾光成立于2021年5月,是一家专注于美妆个护领域生物活性材料创新研发和生产制造的生物科学技术公司。公司致力于发掘高价值生物活性成分,并依托下一代生物合成技术实现生物活性材料的低碳制造生产,为下游客户提供优质、安全、有效、绿色的原料,并已成为包括逐本、Helius、华熙生物、肤见、花皙蔻、毕生之研、安诺科斯、KATO在内的多家行业内知名品牌产品的上游原料供应商。

  作为生物制造领域的新生力量,新型生物活性材料创新平台——未名拾光宣布,2022年10月完成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信资本旗下私募股权投资部门(信宸资本)领投,扬子江冶金工业园以及老股东真格基金、嘉程资本和弘毅创投跟投,募集资金将大多数都用在产品研制、队伍建设及产能扩容。

  未名拾光创始人赵亚冉博士表示:“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全球正在经历由传统化工生产向低碳生物制造的转型。我们立足生物活性材料创新,专注于美妆个护,并希望不断向更多元的下游产品和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拓展,最终成为一家具有全球领先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生物活性材料供应商。信宸资本拥有丰富的美妆和消费领域投资经验和产业下游资源,相信在信宸资本的资产金额的投入和产业链赋能加持下,未名拾光将获得长足发展机遇,与客户共同创造更愉悦美好的未来生活。”

  未名拾光通过自主研发的Vemin平台,在美妆原料创新生物活性成分领域率先打通了“成分发掘(Discovery)-设计创建(Construction)-规模量产(Manufacture)”的生物智造创新全链条。其依托Vemin平有的高通量生物活性成分发掘技术和百亿量级生物活性分子数据库,能轻松实现百倍于传统技术的新活性分子发现效率;拥有快速设计并高效实现生产方案的工程化能力;已经实现了一系列新型生物活性材料的量产和销售,预计年内建成自有GMP工厂。未名拾光的“源头”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将极大地填补美妆个护领域下游品牌企业终端产品多元和个性化创新原材料成分的“硬实力”需求空白。目前已实现量产和市场拓展的新型原料Time-COL17™-001,在保留17型胶原蛋白活性的同时使其能够最终靠护肤途径吸收,极大的拓展了下游护肤品牌的应用场景和产品形态。

  微构工场是清华大学技术成果转化成立的一家合成生物技术企业,主营业务利用前沿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平台建设“超级细胞工厂”,进行生物降解材料PHA、医药中间体四氢嘧啶、尼龙56前体戊二胺等多种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研制、生产及销售。微构工场目前在北京建设有“PHA千吨级智能生产示范线”,并与安琪酵母在湖北宜昌启动万吨级生产基地项目,微构工场还计划在5年内建立覆盖全国的3-5个大型生产基地。

  2023年02月,合成生物学企业北京微构工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构工场”)宣布完成3.59亿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产业资本中石油昆仑资本领投,义翘神州、爱力克投资、中农基金、鸣渠资本、临港蓝湾资本、基晟基金、上海自贸区基金跟投,老股东红杉中国、混改基金、众海投资、富华资本继续追加投资,华兴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后,微构工场将以更高的速度推进研发能力升级,加速万吨级合成生物学生产线与多管线产品建设,推广“PHA Life”为核心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强化全球化业务布局。

  微构工场联合发起人吴赴清表示:“微构工场自成立以来,即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核心科研能力为抓手,立足原创性引领性的科学技术创新,联合市场、产业和高校的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未来,微构工场将继续坚持创新引领赋能合成生物学产业,以‘平台+产品’模式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构建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我国是全球生物资源最丰富、生命健康消费市场最广阔的国家之一,我国生物产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具备加快发展生物经济的有利条件。放眼全国,北京、上海、天津、山西、广东等地均加强了对生物制造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打造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本轮融资后,微构工场将进一步加速合成生物学科研创新,继续强化极具全球竞争力的科研能力。同时,推进万吨级合成生物学产线的建设,推动自动化、数字化、智慧化于一体的数字化双胞胎系统在万吨级产线的落地,在设计、施工、运维的全生命周期中发挥更大的效能。”

  作为拥有全球前沿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以及PHA核心研发与高效生产能力的企业,微构工场创新地提出了打造以“PHA Life”为核心概念的绿色可持续生活方式,计划在PHA的市场化过程中,全方位拓展PHA的绿色新应用,让更多人能够用到100%生物基的PHA产品,享受到绿色、优质、可持续的生活新方式。未来,微构工场将依托“PHA Life”,整合行业上下游资源,携手众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以PHA为核心的合成生物学生活方式。

  态创生物是一家在生物科学技术领域实现跨物质种类产业化、商业化落地的企业,利用生物合成技术,切实改变人类生活,引领生物技术应用的“工业革命”。利用生物合成技术的力量,将生物科学技术与生活相融合,实现某些菌株的强化,增强其增殖能力,提高繁衍密度,比以往传统菌株培育模式产生的目的蛋白表达量更大。

  2022年03月合成生物学企业「态创生物」表示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君联资本等跟投。本轮融资将大多数都用在新管线的研发、生产,包含大宗商品新材料、医药中间体等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量产。自2021年2月注册成立至今,态创生物已完成来自九合创投、真格基金、君联、IDG等机构的4轮融资。

  张志乾,创始人,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生,多年从事医学及生物学基础研究,曾在耶鲁大学医学院访学,以及在华南干细胞研究中心、中山眼科中心、耶鲁大学Cardiovascular Center从事研究。

  尽管态创生物创立时间不久,但早在2017年时,张志乾就自建实验室,研究“生物制造量产”的课题。作为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的八年制博士,入学后张志乾便开始参与实验室的基础性研究,“做了两年多之后,我开始接触合成生物学,意识到通过合成生物学,不难发现新的机理,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调控生物,这让我更加地兴奋。”

  态创生物创始人张志乾(2021福布斯“30 under 30”)表示:“除了合成生物学发展大势的加成,核心在于态创解决了多种合成物质的量产问题:小分子肽、赤藓糖醇等几十种物质已实现量产;在售物质约30种,目前集中于消费品等添加领域。”

  谈及研发的技术平台,张志乾强调了两个模块:平台型的菌株库和元件库,以及高通量的微流控平台。具体而言: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测试菌株,组建综合的菌株库,“当外界输入一个相对成熟的合成物质时,我们大家可以直接在菌株库中做适应性的调控和筛选,获知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态创能更好地生产这一物质。”态创的基因元件库,区别于单一的元件库,做了多种组合,以让基因表达得更好、解决底物抑制等问题。

  浙江新码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为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216 SH)控股子公司,于2017年1月18日成立。公司以“创新科技满足临床需求”为宗旨,主要致力于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具备从基因工程构建、细胞培养、毒素合成、ADC偶联、制剂灌装、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在研创新型生物药抗HER2(产品代码:NCB001)为新一代单抗偶联药物,首创利用非天然氨基酸插入蛋白质的技术,实现毒素在单抗分子上的精确偶联,用来医治HER2阳性的复发性乳腺癌和胃癌等,NCB001已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开展I期临床研究,目前在中国已顺利推进至I期临床研究后期。为拓展非天然氨基酸插入蛋白质的技术应用,公司正在建设一个以插入非天然氨基酸为核心技术的蛋白质药物开发平台,开展多种长效蛋白质药物的开发。

  浙江医药(600216)公告,子公司新码生物B轮增资引进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有限合伙)、禮安新紹有限公司、苏州礼润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闰土股份(002440)等十位战略投资者,投资者拟以合计4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美元的增资款对目标公司做增资,并认购目标公司的新增注册资本362.6万元人民币(剩余的增资款计入目标公司的资本公积),取得增资后目标公司约12.9454%的股权。

  公司拥有一支学科结构符合常理、掌握研发领先技术、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团队,核心团队由海内外博士、重点院校毕业且具有经验的骨干力量和国内外生物医药行业高级顾问组成。现有员工108人,其中博士13人,硕士29人。抗HER2-ADC项目于2019年入选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新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团队于2014年获得首批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团队荣誉。2020入选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绍兴市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获得绍兴市2020年度高质量贡献奖;2021年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绍兴市首位度建设突出贡献,现有浙江省级领军人才2人、绍兴市级领军人才8人。

  引航生物(Leadsynbio)是一家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改变现有化学和生物制品生产方式的高科技公司,产品覆盖药品、保健品、和农业产品。企业具有完备的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和超过100人的开发团队,在苏州工业园区和美国旧金山分别设有研发中心,在湖南常德津市建有已实现5800吨年产能的产业化基地,该基地即将启动二、三期扩建工程。

  2022年02月合成生物学企业引航生物连续完成C轮、C+轮超4亿元人民币融资。C轮由高瓴创投和夏尔巴投资联合领投,广发乾和、厚新健投、湖南财信产业基金、绿动资本以及老股东元禾控股跟投。C+轮融资由礼来亚洲基金独家投资。此次融资将用于加快引航生物现有产品的商业化,推进研发管线以及湖南生产基地的扩建。

  引航的核心研发团队囊括了多位行业资深科学家,创始人和CEO谢新开博士有近20年的合成生物学科研和产业转化经验。谢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师从YiTang教授,博士后师从伯克利大学Jay Keasling教授,Keasling教授是青蒿素生物合成发明人,也是合成生物学奠基人之一。谢博士作为降血脂药物辛伐他汀生物合成的第一发明人获得了2012年美国绿色化学总统挑战奖,该奖项是美国国家级奖励,奖给学校或工业界已经或将要通过绿色化学明显提高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先驱工作。谢博士回国之前任职于国际领先的合成生物学企业Codexis, 期间参与了多个跨国药企、能源企业的项目并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司创始人、CEO谢新开博士表示:“引航依托先进的平台技术、丰富的产品管线、高效的团队协作,持续加强合成生物学平台建设以及产业化落地能力,抓住快速地发展的市场机遇,在已经落地和即将落地的20多个产品的基础上,持续推出绿色创新工艺产品,拓展合成生物学的应用边界,助推我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加快实现。”

  昌进生物是一家可食用微生物合成蛋白研发商,主要是做合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并应用于食品领域,提供牛奶、酸奶、饼干、巧克力、糖果、面包等概念产品,致力于为行业用户更好的提供相关的产品及服务。

  2022年6月微生物合成蛋白企业【昌进生物】近日完成1.4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食芯资本(Bits x Bites)领投、斯道资本、夏尔巴投资、高瓴创投、远翼投资、碧桂园创投参与投资;2021年底,公司完成5500万元的Pre-A轮融资。元启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昌进生物的开发团队由微生物学专家廖丽博士领衔,包括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应用转化四个研发部门的30余名跨学科博士和硕士。廖丽博士主要研究逆境微生物,包括多种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擅长从环境、生态、进化、功能多维度挖掘微生物资源。

  昌进生物创始人、CEO骆滨创立昌进生物之前,先后在粮食加工贸易、食品制造、生物提纯研发方向创业,有多年的创业经历。“可食用新型蛋白,既要求对农业基础原料有认知,又是用生物技术去处理问题,最后的商业化方向又是食品,正好将我的经历、能力系统结合起来。”

  骆滨表示,能够半年间完成近2亿元融资,一种原因是基于自身的技术突破、系统整合、目标兑现能力,微生物蛋白一期5吨罐实验产线吨罐产线平方米的厂房已在建设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昌进的业务方向,符合国家节约耕地、低碳减排、保障粮食供应的战略需求。

  霆科生物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并量产微流控芯片的技术平台型公司。公司定位为“微流控芯片第三方研发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CDMO)”,依托于全链条的微流控技术平台,为医疗体外诊断(生化分析、免疫检测、分子诊断、基因测序、液态活检)、器官芯片、纳米药物/材料合成、食安/环保检测等行业提供专业及全面的微流控产品设计开发与生产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2023年3月杭州霆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霆科生物”)宣布完成由磐霖资本独家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探针资本担任独家融资顾问,资金将用于杭州微流控芯片生产基地建设,加速霆科生物在全球市场的CDMO业务拓展,以及新技术与工艺研发和产能扩大。

  霆科生物拥有国际一流的微流控芯片产品研制、生产及管理团队。霆科生物创始人叶嘉明博士师从厦门大学田昭武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教授,曾任职于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在微流控、分子诊断、免疫诊断、分析仪器等领域拥有20余年的产品研制、生产与管理经验。总经理邱波博士曾任职于大唐国际化工技术研究院、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三盛智慧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282),拥有20余年研发管理、公司运营管理经验。此外,霆科生物还拥有微流控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林炳承研究员和生物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周海梦教授、清华校友总会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专委会秘书长余永平先生等在内的微流控与生物医学顶级权威专家组成的科学顾问委员会。

  霆科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叶嘉明博士表示:“霆科公司自创办之日起,从始至终坚持‘让微流控变得更简单、让生命变得更健康’的发展使命和‘微流控技术为用户赋能,实现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努力争取成为微流控产业的助力者和创新引领者。霆科生物将以此次融资为契机,快速推动5000平米杭州生产基地的建设,继续扩大微流控芯片产能,加强研发能力和工艺积累,坚持以客户为导向,不停地改进革新升级生产体系,加速完善市场服务网络,以更优的品质、更高的效率为海内外客户提供更好的微流控CDMO服务。”

  霆科生物首席科学家林炳承教授表示:“当前中国微流控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微流控芯片作为一种‘平台型、颠覆性’的科学技术,已成为传统IVD产品创新升级的一个理想技术平台。霆科生物团队已拥有20多年微流控技术储备和10余年的产品研究开发与工程化经验,产品应用全方面覆盖IVD生化、免疫、分子诊断以及细胞分析等领域,具备全面而扎实的微流控产品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希望未来霆科生物团队能够抓住发展机遇,为中国的微流控产业化事业做出贡献。”

上一篇:前瞻工业研究院

下一篇:he和be到底是啥意思 网络词he和be是啥意思

返回列表